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陈医生,别怂! 第642节 (第2/5页)
班了啊?」 说完之后,三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相比交班,大家对于昨天的患者更加关心。 这件事儿甚至决定关系到他们的新课题能否开展起来。 到了他们这个地步,临床工作虽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需要承担一系列的科研责任。 他们每年拿这么多科研经费可不是闹着玩的,责任和义务永远是绑在一起的孪生兄弟。 首都虽然好,大医院也虽然有诱惑力,但是到了他们这些主任的位置,同样也有很大的科研压力。 这方面国内起步比较晚,想要追上西方的难度还是比较高的。 西方很多医院,其实是和大型医药公司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入股,甚至是控股。 他们那些顶级首席医生,背后都会牵扯出一整条利益链来,他们是临床工作者,也是科研带头人。 这些年的发展下来,俨然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循环生态体系。 这也是为什么国外大型的会议,这些首席专家都会出席,甚至发言,以至于在新指南的制定方面,也会列出不一样的药物。 医疗行业规则的制定,不知不觉之中,在这种体系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一条紧密的利益链闭环,缺一不可。 但是,国内和国外的环境终究是不一样的,因为各种原因,虽然很多医药公司也在复制这种成熟的「成功」模式,但是终究是有国家兜底的,全世界也没有那个国家真正意义上实现全民医保,甚至把很多药物纳入国家医保范围之内。 这些大型顶级公立医院的医生,相比较而言,会相对单纯一些,这是国内特有的荣誉体系。 胡刚等人就是如此,他们成名已久,但是却一直很难有顶级的科研成果,这也是让他们备受压力的一个地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