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74章 (第3/3页)
子段韶依例降爵一等,受封平原郡公。 段韶与斛律光、高季式等人都是建国前爵位过低,不在封王之列。 而侯渊、侯景、可朱浑元、刘丰、王思政等人则是未曾参与信都建义,故而不在封王之列。 高澄勉励众人,建国后,若立大功,亦可封王,不再受佐命元勋的身份限制,如今南征在即,也是期盼众将努力,在沙场建功。 高澄自己最亲近的三位将领段韶、斛律光、高季式都严格遵守这三条标准,未封王爵,众人也不好置喙。 唯一闹情绪的是尉景之子尉粲,希望高澄为其父追封王爵,尉景确实满足信都建义、位列公爵这两项条件,但不在功勋卓著之中,被高澄一口回绝。 尉粲哭闹:‘天子不封父为王,尉粲不如死’,高澄派遣回京叙职的段韶带去一条白绫,见表弟来真的,尉粲终于闭了嘴,不再闹腾。 高澄与尉景的旧怨举世皆知,朝中勋贵倒也没有在意这一出闹剧。 此番封王,多是武将,毕竟文臣虽然升官快,但爵位获取可远不及武将,能得王爵的仅有高隆之、孙腾以及刚刚卸任幽州刺史的高乾三人。 有升就有降,高氏代魏,元魏宗室自王爵以下,依例降爵一等,最低级的乡男则被贬为平民。 元魏末代天子元善见则被降封平阳公,保留天子礼仪,允许他在其封地奉魏正朔和服色,建魏宗庙以奉魏祀。 当然,欠了高澄的五万匹布,还是要用食邑来慢慢偿还。 高澄又以劝进有功,封赐杨愔、陈元康、崔季舒、崔暹等心腹为公爵。 其余大臣未得王爵的文臣武将们,则效仿西晋代魏的旧事,一律保留原有的爵位,不升不降,对于他们多以物质奖励为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