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77年从知青开始_第一千零二十七章、资本黑蝴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资本黑蝴蝶 (第5/13页)

利润并不高,大部分制药企业都不愿意去碰它,但并不是所有的药企都不碰,最早可以工业量化生产维生素C的方法“莱氏法”由瑞士化学家莱齐特因发明,这个方法的专利被卖给了罗氏制药。

    南易盯上维生素C只有几年时间,罗氏制药cao控维生素C市场却已有六十几个年头。

    早期维生素C的七成市场都在罗氏制药手里,进入七十年代,罗氏联合巴斯夫化工、武田制药等其他排得上名号的维C生产商组建了一个“维C联盟”,一步步推高维生素C的价格。构

    1980年,华国用生物氧化代替化学氧化,制造出了成本更低的维生素C人工合成方法“二步发酵法”。

    1986年,早就进入华国的罗氏制药闻着味就来了,用550万美元买走了二步发酵法的使用权(不包括华国),然后就把它放在那里吃灰,并没有用它来替代已经落后的莱氏法,也没有转卖给联盟的友商。

    道理很简单,用了成本低廉的方法生产,根本瞒不住人,税务机关不是吃素的,竞争对手的商业间谍不是吃素的,自然会有人捅出去,这不利于推高维生素C的价格。

    放着不用,只用一个改造生产线成本过高的理由搪塞一下会简单得多。

    说白了,罗氏制药就是为了抑制维生素C的产能,不让全球的供应量过大,物以稀为贵,这玩意一泛滥,想推高价格根本做不到。

    在维C联盟的cao控下,维生素C从1973年的4美元/公斤暴涨到1992年的15美元/公斤,然后又涨到去年的22美元/公斤,后面这两年能涨这么快,主要的功劳要扣在南易头上。

    国内近两年暴涨的产能肯定要向海外市场宣泄,为了争夺维生素C的市场,国内药企免不了要和维C联盟干上一架,有了G2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