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_第21章:伪之辩(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1章:伪之辩(三) (第5/6页)

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蒙仲愣了愣,不解地问道:“夫子是担心学生会因此觉得我道家思想无用么?相反学生认为,若儒家出君子,而我道家便出圣贤。”

    『儒家出君子、道家出圣贤?』

    庄子眨了眨眼睛,心中很是受用,不过他还是提笔在竹牌上写了几个字,来纠正蒙仲的说法:道家无圣贤,唯有在野遗贤。

    是的,跟标榜仁义、推崇圣人的儒家不同,道家讲究的是「圣人无名」,是故从来不推崇圣贤。

    “夫子所言极是。”蒙仲拱了拱手。

    随后,师徒二人再次将话题兜回了「儒家」以及「巧伪」这两方面。

    期间蒙仲对庄子说道:“因旧日不可追,我道家思想恐难适用于当前这个世俗,而此时,儒家提倡‘礼制’,用‘礼制’来约束世人,学生以为,亦有可取之处。……昔日伯乐驯马,因马王桀骜不驯,是故其余马群亦不屈服。当时有二人给伯乐献计,一人说道,在马群面前将马王杀死,群马就会畏惧,乖乖顺从。而另一人则说道,只要给马王强行套上枷锁,时日一长,马王与群马就会顺从。……夫子以为,是杀掉马王好,还是给群马套上枷锁好?”

    庄子深深看了一眼蒙仲,他当然蒙仲这则寓言暗指的就是法家与儒家。

    从本心来说,他当然觉得释放马群最好——这即是道家思想,但在“道家不适用于当前世道”的情况下,单单就法家与儒家相比较,庄子不得不承认,还是儒家的「礼治」更好一些。

    毕竟,别看法家与儒家都是为了维护国家的稳定,但法家的本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