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七十章 会试风波 (第3/6页)
出来领命。 有关会试出现舞弊的风波,看起来就在这种君臣默契中结束。 …… …… 朝廷的设想很好,有了舆论风波,朝廷查一下,给 下面一个交待,就算是「辟谣」,下面的人就该老老实实不会再质疑。 这种辟谣,也是煞费苦心,不然为什么要一次出动礼科都给事中和已致仕曾深受科举舞弊之害的唐寅? 可理想是美好的,现在却很残酷。 朝廷的辟谣发布后,非但没起到正面的效果,反而火上浇油,可说是瞬间就把京师士子的舆论给点燃了。 我们议论这次会试有猫腻,结果朝廷派人象征性查了查,就告诉我们没有此事? 搞啥呢? 先前还只是读书人间议论,现在发展为有人跑去文庙静坐哭诉。 在大明,哭庙是很有效果的聚众抗议行为,主要由江南士子发起,因为他们看到了皇帝对待普通读书人的优待,若真如林俊那般,严厉惩戒一些读书人的话,他们就不敢乱来了。 正是他们看到先前随便议论一下,就逼着朝廷自查,虽然效果不明显,但他们还是愿意更进一步。 闹一下,或许会是结果就能推翻,没中贡士的就有翻盘的机会。 不闹,那就只能等三年后再来,谁知那时会不会再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没有读书人愿意承认自己学问不行,尤其是参加会试的都是各省读书人中的翘楚,乃是从乡试千军万马中杀出来的举人。 现在民间对于科举舞弊传得沸沸扬扬,他们便觉得自己受到打压,再加上这次内阁首辅那不学无术的儿子杨惇都考过了,一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