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92章 国策遗弊,尾大不掉 (第2/3页)
要兑换一文昭武通宝甚至需上百文方可! 昭武通宝一路升值,便连对钱币市场反应较为迟钝的百姓、官员都感觉到了。 百姓们自然也加入到收藏昭武通宝的行列中——虽然大多数百姓都没什么资金,但到手的能收藏都会收藏起来,不会再轻易用出去了。 至于官员们,则是将这一情况向上级反应,希望引起朝廷的注意。 这一日,阁臣们便齐至武英殿,主动跟朱媺娖提起了钱币的事。 他们已经从马士英这里了解到了督钱司的谋划,然而,有部分阁臣并不看好督钱司。 首辅袁继咸道:「陛下,因我朝开国时定下国策,不禁前朝铜钱,因而如今民间流通的不止有我大明历代君主下令铸造的铜钱,更有唐宋之时的古钱,其中又以宋钱最多,甚至超过我朝历代所铸造之总和。 如今百姓们见昭武通宝价值高涨,也纷纷收藏、囤积,若再加上那些心怀叵测之辈,于钱币一事上朝廷可以说正在与全天下人为敌呀!」 解学龙也跟着道,「陛下,如此情况,即便铸币厂真的能日产昭武通宝千万枚,恐怕也难以应对吧?…. 其实,我大明历代明君,察觉钱币问题后,都曾想治理。 如弘治时期,朝廷鉴于宣德八年后朝廷便不曾开炉铸币,民间皆行私钱、古钱,便有意开铸弘治通宝。 然而,当时朝廷先是因久未铸币,技术废失,铸币之术甚至不如民间私钱铸造者。 最后不得以,还是招安了当时山东一名为‘金山,的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