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_第524章 南京官话,玉京面试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24章 南京官话,玉京面试 (第2/4页)

京,使得南京官话受到了江淮话些许影响,但仍不失雅音本貌。

    后来朱棣虽然迁都北京,可却从南京带去了四五十万人,再加上南京话为官话已是上千年的事实,故大明迁都北京同样没影响到南京官话地位。

    只不过,到了明末,因京师位于北方,终究使北平话被默认为第二种官话——注意,是默认,而非官方认证。

    即便到了后来的带清,也难以撼动南京官话统治全国的地位。

    雍正曾设立专门的部门、政策,推行北京话,希望顶替南京官话的老大地位,却也只不过让北京话流行范围更广,在清末才成为与南京话并行的南北两种官话而已。

    直到带清结束,民初拟定国音,在“京国之争”后,当时的北京话(主要指当时的承德话),才被定为国家标准语言,并发展成为后世的普通话。

    也即是说,如今北京官话只能算是区域官话,就跟后世的西南官话地位差不多。

    闻姓书生显然人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南京,结果南京官话都说不好,自然不可能去学北京官话。

    得知了闻姓书生的遭遇,顿时排队的书生中有其他奔着语文教师去,却同样自觉官话说得不好的人露出担忧之色。

    这时闻姓书生又道:“若仅是要求说好官话也就罢了,关键还要求有代教副课的才能。

    那体育说是要带领学生强身健体,我非武人,如何做得到?

    至于那劳动课,说是要会下地干活或是工坊做工,我同样不懂,也从未做过,更不屑于做。

    于是,我就想带艺术课,毕竟我只有书法能勉强拿出手了。

    可考官却道,书法属于语文教学内容,所以艺术方面的才能只能是乐、画、棋或者别的雅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