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帮老婆做女帝_第482章 漕运改革,铁道视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82章 漕运改革,铁道视频 (第2/4页)

    “将大明之安危全部寄托于漕运上,显然是不合理的。但凡漕运有碍,必令国家陷入危急之中。

    所以,此前两百多年,虽然漕运弊端丛生,问题严重,朝廷上下却无人敢改革漕运。

    不过,之前数年天下板荡,北方诸省人口为之一空,漕运亦彻底断绝,如今正是朝廷解决漕运的好时机。

    而要解决漕运问题,首要在于减少朝廷对漕运的依赖。

    北方诸省人口大大减少,朝廷移于南京,这便已令朝廷对漕运的依赖大大降低。

    仅如此还不够,故而朕决议发展陆路运输及海运,以分摊漕运的压力。”

    听到这里,众臣都思考起来。

    所谓漕运,狭义上一般指京杭大运河这条贯通大明南北的主要漕运路线,广义上却指的是大明所有河道运输。

    须知,在古代陆路运输是远不如水路运输方便的。

    首先,陆路运输的运输量低,人吃马嚼消耗还大。一批粮食如果通过陆路运到太远的地方去,可能还没到,就被运粮食的人和骡马吃没了。

    水路运输不需要马匹,用人也少,消耗自然就少。

    唯一可虑的便是没陆路那么安全——如果翻船,一整船粮食就都没了;不像陆路,车翻了粮食还能换辆车继续运送。…

    时人将运粮船在水上出了事故造成损失的情况称为“漂没”。

    国家吏治清明、廉政高效时,漂没自然以真的居多,且整体漂没数量相当少。

    可到了国家吏治败坏、贪腐横行、对地方掌控不足时,这漂没就会越来越高,使得漕运成本也越来越高。

    漂没增加的一个原因是一些河道没得到及时疏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