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06章 朱媺娖指导新戏,方以智荐徐正明 (第2/4页)
,每月带回近二两银子时,婆婆遇到事便主动询问起她的意见来。 最后一幕则是石红梅将一双儿女都送入小学上学,回到家中则见到了她的丈夫,却是丈夫随着将军转战南北,终于载誉归来··· 这出戏虽然剧情比较平澹,但众多百姓却看得热泪盈眶、感动不已,因为其中一些事就是他们中某些人的真实经历。 也因此,百姓对这出戏的议论也更多—— “这戏里说得对,女子也要敢于走出门,才能赚大钱,赚了钱在家里说话才能硬气。” “可不是嘛,当初要不是我和婆婆一起去了纺织工厂,我家日子哪儿能过得像现在这么红火?” “进工厂的不算什么,那些当小学老师的女子才真好呢,工钱高,还被人尊重。等我家英子学有所成,也要让她当个小学老师。” “···” 在百姓的议论中,第三出戏《精忠报国:周铁牛迷途知返舍身抗清》。 周铁牛是一位出身农民军的普通士卒,因见清虏入关肆虐,主动反正,投入朝廷军队抗击清虏,最终牺牲,却赢得了身后美名的感人故事。 以前,民间关于武将的故事大多讲的是大英雄大豪杰,总之不管出身怎样,最终都成了大人物,做了一番轰天动地的大事。 而且多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圆满结局收场。 这第三出戏中,周铁牛到最后也只不过做到新军队正而已,一直都是个小角色,最后还在抵抗清虏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虽然朝廷将其名字铭刻在纪念碑上,骨灰送入英烈园供奉,更是选了孤儿继承其香火和朝廷嘉奖,但仅就结局而言这故事无疑是悲壮的。 所以,即便观看的不少百姓并未经历过战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