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43章 教育:以新替旧,势在必行! (第2/4页)
一!) 并且这还是当时对外公布的数据,实际数据可能更低。 大明的识字率是多少呢? 在万历年间曾有过一次统计,全国成丁识字率高达百分之二十! 在大明,南方市井百姓几乎都粗通文墨。即便是在北方边省,文教不怎么兴盛的地方,百姓识字的也很多。 如李自成、张献忠这两位农民军首领,都是能识字会写字的,其他边军、农民军中识字的人也不在少数。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大明很多地方都以兴办教育为要务,私塾、社学遍地皆是。 而带清为了维护统治,进一步掌控科举考试这柄禁锢读书人的利器,摧毁了全国绝大多数私塾,并对各地塾学数目进行了控制,这才让神州底层百姓识字率骤降··· 待陈子壮说完,朱媺娖道:“陈侍郎说官学废弛,是因为吏治败坏,对,却不全对。 朕以为,官学之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主要还是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与发展。….所以,此番朕准备抛却旧有官学制度,建立一套新的教育体系。” 说完,朱媺娖便示意连翘将准备好的小册子发放下去。 对此众臣并不意外,甚至可以说有些习惯了——很多会议上朱媺娖都会准备好资料,让众臣可以参看。 不得不说,这样做让众臣能够更准确地理解圣意,大大减少了朝议中的争吵,也提高了朝廷的决策效率。 今日下发的这一份白皮册,名为《大明教育发展规划初稿》。 黄道周、陈子壮等人翻看一番,发现上面确实描述了一套新教育体系—— “今后,大明各县都将设立至少一座小学,并按照朝廷所下发的教材教授小学课程。 当然,目前除了三府之外,其他地方还无法实行三年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