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节  (第4/6页)
只能算作是中学或者小学。”李谕说。    “能有这样的天赋与悟性,搜遍脑海我能想到的只有过世的法拉第先生,着实没想到在大清国也有这样的天纵之才。”    “记者先生,中华大地卧虎藏龙,我只不过是最普通的一个。”    濮兰德淡淡一笑,不置可否:“以后有兴趣去欧洲看看嘛?那里的学术氛围要浓厚许多。”    “当然可以,有机会我一定会去。”    李谕想考京师大学堂的目的其实就是希望以后能去欧美转转,现在那里可是大师云集。    但他读大学的时代留学费用都不低,100年前更是高得离谱,只有考取公费留学一途。    说起来,当时也分自费留学和公费留学。    曾经留学德国的季羡林说过:“想要留学,只有富商、大贾、高官、显宦的子女才可以办到。”    季羡林出身贫寒,属于公费留学生。    自费留学典型的比如徐志摩,他的父亲徐申如是浙江海宁的大富商,甚至自己还办了一个钱庄,非常的有钱。自家都能开银行,就好比后世所说的“家里有矿”,钱多到只能算是个数字!这也是后来徐志摩娶了陆小曼依然花钱大手大脚的原因,——真的是打小习惯了。    官费留学的话,主要是门槛很高,毕竟每年就派那么有限的几十个人,和现在动辄每年几十万比,实在相差悬殊。    但是官费留学如果能考上,待遇将会非常好!    举个例子,钱钟书是公费留学英国,给他的待遇标准是“服装费20英镑,交通费80英镑,每月学杂费及生活补贴24英镑”!    当时的英国是金本位制,发行的英镑相当值钱,直接和黄金挂钩,每一英镑都直接对应7.3克黄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