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4 选举(中) (第7/9页)
的脸,这个后果可大可小,小了不必说,但是往大了说,那可是要出大事的。 这时候李晓峰的表态就很关键了,如果他捏着鼻子认了,那么大家不介意将选票投给叶茹夫,反正是个副部长,能翻出多大的浪花,组织部长都没有意见,我们出这个头干啥? 但是 ,如果李晓峰公然反对,那么这里头的说道就大了,很大程度上就说明组织部长要跟第一书记叫板了,你这个第一书记身份是高贵,但是我组织部长就是不认账,你奈我何? 组织部长这个位置太关键了,如果书记掌控不了组织部,那么书记的权力就大打折扣,不得不说斯 大林这个第一书记很是悲催,列宁只给了他一个办公室主任,只管团 中央的日常事务,关键的人事大权在李晓峰那里,斯 大林就就是想把团组织建立成自己的堡垒和自留地都不可能。 当然,反过来说也成立,李晓峰怎么说也只是第二书记,就算有了组织部,也不等于一手遮天,有斯 大林和格奥尔吉制衡他,一样翻不出什么太大的浪花。 列宁的权力平衡玩得非常高超,斯 大林和李晓峰互相制约着,就避免了一家独大将团组织变成一言堂的可能性,无形之中降低了很多风险,也避免这两人瞎折腾。从党内民主的角度来说,这很有必要。 可惜这种局面对于两个当事人来说就不那么美妙了,谁也不能甩开谁单干,虽然是民主了,但是决策效率就很难保证了。就比如现在,到底是听第一书记的还是听组织部长的? 李晓峰轻飘飘的就甩出了一句话:“我提名柯西金同志担任组织部副部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