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13章:名声大噪 (第6/8页)
求贤若渴来形容。 其目的也很简单,便就是想把举荐从官这条,逐渐缩小,甚至是关闭开来。 只有这样,才能让朋党的存在,没有那么绝对。 大明中后叶时期,只需懂些文字,加以孝敬,就能通过举荐为官,科举这边反而遭了鄙视,这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只会是加速一个王朝的崩塌。 虽说朱英已经在想办法普及教育,但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现在学堂里的学生,至少也是两三年的时间,才能说真正的读书识字。 彻底摆脱按照目前大明情况定义的文盲,十年八载都不为过。 在这其中,真正能够为朝廷,为朱英所用的,更加少之又少。 目前可以预见,未来五六年,甚至十来年的时间里,朱英可以用到的人才,就是现在这一批,已经寒窗苦读已久的学子们。 这就是为什么朱英会直接宣布对贡院的改革措施,就是要施恩于学子。 想要改变一个学子的看法,思维,最有效的其实并不是对于科举的改革,或者说典籍的编纂。 最快的,也是最有用的,就是让学子们对本身,产生一种崇拜。 这种方式,其实跟后世明星的那些粉丝来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当学子们打心底里认可太孙的时候。 很多事情,哪怕是学子们不理解,也会选择无理由的支持。 当思想有了领袖的时候,办事起来可就方便太多了。 ...... 科举的考试,很快就在一片议论中结束。 随着科举的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