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重塑千禧年代 第1402节 (第5/7页)
技术说话,很自然就是冰芯这两位cto和联席ceo的研发功劳了。 如此这么一讨论,两位本就闪亮的履历再度闪花大家的眼睛。 怪不得冰芯能在16nm导入fi,这个本来就是胡正明教授研发的啊! 怪不得两位院士配合的相得益彰,这两位本来就是师徒啊! 一时间,冰芯国际两位院士的佳话响彻舆论,而作为本次被超越的龙头,台记放走这两位的客观情况也被揪出来评价意义。 某种程度上,似乎是台记造就了今日被超越的场面。 而问题又来了。 当初的这两位是怎么选择“一穷二白”的冰芯国际? 胡正明没加入冰芯之前就是美国的工程院院士,是毫无疑问的业界大佬,梁孟淞在台记任职同样是研发先进制程的大将,行业内也很出名…… 他们怎么就先后加入冰芯呢? 随着这两位履历的被扒,冰芯国际越来越多的过去被扒了出来,从立项到寻找投资,从城市考察到风险试产…… 一场用了十一年的制程追逐渐渐浮现在大家面前。 这个过程中,世界上最好的总裁似乎不仅仅是“有俩臭钱”,同样起到了十分关键的粘合剂作用。 香港报纸报道了冰芯国际的股价上涨,又探究了这家企业发展中的细节,发现越挖越多,而一个特别的细节又在香港本地引发讨论。 ——当年的冰芯国际曾经考虑在香港建设工厂。 这样的细节与早年间的另一桩事匹配起来,中芯国际曾经也考虑过在香港建厂…… 香港错过中芯又错过了冰芯,特别后者,如今已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