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52章物价和保值 (第3/4页)
人吧?” “那好吧!我和我父母说说。”曹海燕勉强答应了下来,表情却依然有点不相信,“你就吓唬我吧!再涨,米价也不会涨到2角。”(当时的大米价格在1角左右) “咳咳咳。”想到就短短几年后的米价,荆建已经是无话可说。 …… 这个时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特殊时期。而其关键名词——价格闯关!也就是说,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无一不把价格改革放到重要位置。 价格闯关的具体过程和内容,可以百度,这里不骗字数。只需要明白,由于比价不合理、双轨制等一系列的原因,中国当时的商品价格结构是相当扭曲。因此,从1984年开始,国家就逐步开始了价格改革。 而在这个混乱时期,“批条子”、“倒爷”等大行其道,后来的那些富翁,有相当一部分人的原始积累,都是在这个特殊时期。但具体到平民百姓,就需要忍受通货膨胀的痛苦。 甚至到最后,在1988年,价格闯关全面失败。市场囤积和抢购,从草纸到电池,从服装到鞋帽,从彩电到冰箱,已经是见什么抢什么,就是不留人民币。银行发生恐慌性的挤兑,三个月内,居民储蓄额减少近十分之一。至于通货膨胀?在1987年的物价指数上涨13.7%的基础上,1988年的物价指数再次上涨34.8%。 然而,价格闯关虽然失败,但价格改革却没有停止。只是从短期的、激烈的,变成了长期的、缓慢的。一直到1992年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