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九章 党争? (第2/4页)
相信,两个宰相会因为排队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打架? “这件事看起来不大,但其实却自有深意,这不但关系到各个宰相的排名,同时也关系到中书省与枢密院的地位高下,以前王钦……王相在位不计较这些,但并不意味王曾不计较这些。”赵祯这时也苦笑一声道。 大宋的宰相制度与前朝不同,三省六部几乎已经走向了消亡,而宰相的权力则由中书、枢密和三司瓜分,中书管政,枢密管军,三司管财,而中书省衙门又称政事堂,由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掌管,平章事其实就是宰相的官职,也就是狭义上的宰相,一般有两人,但这两人也分主次,所以分别称为正相和次相。 而枢密院则是由枢密使掌管,一般还有一个副手为枢密副使,至于三司则是由三司使掌管,负责财政,也号称计相,平章事、枢密使、三司其实可以统称为宰相,另外因为平章事的权力太大,于是又设了参知政事,用来分平章事之权,参知政事也勉强可以称为宰相。 这么多的宰相,肯定需要有个主次,一般来说,宰相是百官之首,毕竟他掌握着行政大权,所以按照规定,上朝时宰相要走在最前面。 但是在赵恒晚年到刘娥垂帘听政这段时期里,宰相的人选一直变来变去,王钦若、寇准、丁谓、李迪、王曾、冯拯等等,这些人轮流上马,导致上朝时,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领头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