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344:声呐里的异常声源 (第2/5页)
阵弹出外壳,凭着电缆连接,让它在重力作用下,缓缓沉入预定工作深度。 同时声呐浮标也跟着沉入水中,只在海面探出一小块巴掌大的扇状信号接收天线。 声呐浮标,就是本次【捕鲸行动】的“大网”。 这些声呐浮标探测范围为15千米左右,在马达加斯岛两侧的舰队们,在这片海域密集投放了超过三百个声呐信号浮标。 它们在水下组成一张密不透风的探测网,静静等候巨兽工业的那艘潜艇到来。 到了傍晚时分,所有声呐信号浮标投入完毕。 在两艘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作战指挥室里,代表了他们任务海域的电子海图上,也依次亮起了一张遍布每一个角落的红色信号节点。 这些节点以两秒一次的频率,朝着指挥舰传输它们采集到的声呐信息。 信号通过声呐浮标自带的短距离无线电发射机来传递,它们发射高频数字信号。信道容量大,但穿透性差,信号衰减严重。 信号只在任务区域内传播,并且要配有相应接收天线,从而杜绝外界探测到信号的可能。 四百个声呐信号浮标,每两秒传递一次信息。 而这里又是非洲大陆的航道之一,所以声呐浮标迅速扫描到了多个【机械声源】,并通过相邻的声呐浮标探测到的声源时间,来三角定位出那些声源的准确位置。 一艘艘巨轮的移动轨迹,出现在巨大的电子作战海图上。 现代声呐技术已经完全电子信息化。 像海战电影里,出现的声呐监听员坐在密不透风的隔音房间中,全靠带着耳机听声音的场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