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公主出嫁(求订阅) (第2/6页)
这位总宪,文坛大儒,周士相的观感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前些日子黄宗羲鼓动士林和官场批驳顾炎武留都公揭,是让周士相十分不满,但这是文战,顾炎武压不住他们,自避城外牛首山,他总不能自己直接出面再搞个公揭出来吧,或者以齐王身份直接说黄宗羲他们是错的。 论本心,周士相是不想搞什么公揭,搞什么大辩论的,因为这种方式是典型的清流思想,嘴上分英雄,于实事却无半分用处。 当初顾炎武提起此事时,周士相也曾劝过,认为效果不大。但顾炎武却坚持公揭是最能揭开甲申国难原因的手段,也是能令天下人最明白国家缘何沦落至此的好办法。只有让士绅官员们知道自己错在哪里,才能针对性的进行改革,扫清朝堂弊端。 面对顾炎武的坚持,周士相也不好扫他的兴,他总不能告诉对方,想让对方明白过失,放弃从前的祸国的特权,只有刀把子最实际。 舆论从来不是靠辨论赢来的,人心同样也是如此。在反对派还能动口扬扬说出一通自以为是大道理时,还能理直气壮拿士绅特权说事时,去和他们苦口婆心的争论,显然是自己找不自在。 辨论赢不了,再动刀子解决这些人,虽说一样能够获得舆论和人心,但不免落了下乘,实际是很丢人了。 周士相原本想通过镇反扩大,将固有的士绅阶层彻底扫清,然后再由他亲自出面主持一场有关国是的大讨论,届时,自然上下一致,只有一个声音发出,再无杂音了。历来权重天下者,不都是这样做的么。没有哪个权臣会蠢得让对手有机会当面和他争论。 可惜,顾炎武的留都公揭让周士相这个计划无法实施,没办法,他也只能选择不想为之的手段。既然这帮大明士绅、儒家弟子们死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