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2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第4/4页)
钵满,却苦了百姓,苦了朝廷。 朝廷收不上税,国库空虚。 一旦发生天灾,朝廷可能连赈灾的粮都拿不出来。 而一旦这些受灾百姓饿极了,不造反才怪。 淮南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天灾面前,百姓是最无助的。 豪绅富商们可以跑路,可这些一辈子靠种地过活的百姓能跑哪去? 最终,只能沦为流民,甚至流寇。 待杨清他们说完,萧云才看着他们,心平气和道:“老尚书,夏元惟,你们一个是户部尚书,一个是户部侍郎。那朕问你们,太祖时期,在册农户有多少?而今,在册的农户又有多少?” 身为户部官员,管着天下钱粮和户籍。 若连这个最基本的问题都答不上来,那萧云就要发火了。 杨清瞬间皱眉。 他上任不久,对此还真不胜熟悉。 不过夏元惟却清楚,他立马起身道:“回陛下,我朝太祖时在册农户七百八十二万户!现今,最近一次统计,乃是天德七年,臣记得乃是三百九十万户!” 轰! 杨清、阎世书他们听到这组数据后,顿时瞠目结舌,惊讶不已。 他们都不是傻子。 此数据一出,立马就意识到这里面存在着巨大问题。 自太祖建立大胤到现今,已两百余年。爱阅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两百年间,虽偶有战争爆发,可大环境还是比较稳定的。 如此情况下,按说人口应该是越来越多才对。 可为什么在册的农户却比太祖时还少了近一半呢?东风烟柳的大胤第一暴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