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五章 报道先生归也 (第8/42页)
似皆有定数也,其实不在天命而在人。 人在做,天在看,即便天不看,一个个旁人也在看。 至于到底应该怎么做,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无非是各自环境的不同取舍,以诚待人,唯利是图,得过且过,皆是可以成为立身之本,唯独可笑之处,在于这么个浅显道理,好人与坏人,许多人都不知,知道了依旧无用,安慰自己世道如此,道理无用。毕竟每个人能够走到每一个当下,都有其文字之外的潜在道理支撑,每个人的最根本的想法和脉络,就像是那些最为关键的一根根梁柱,改变二字,说已不易行更难,如同修缮房屋阁楼,添砖加瓦,可是要花钱的,若是梁柱摇晃,必然屋舍不稳,或是只想要更换瓦片、修补窗纸还好,若是试图更换梁柱?自然是无异于伤筋动骨、自讨苦吃的难熬事,少有人能够做到,年纪越大,阅历越丰,就意味着既有的屋舍,住着越习惯,故而反而越难改变。一旦磨难临头,身陷困境,那会儿,不如想一想世道如此,人人这般,再从书上借一借几句捣浆糊的处世名言,图个暂时的心安,不然就是看一看他人的更可怜事,便都是情理之中的念头了。 陈平安临近书简湖,却突然拨转马头,向梅釉国方向疾驰而去。 却不是跟曾掖马笃宜相聚,而是舍了坐骑,将其放养在山林,至于日后能否相见,且看缘分了。 陈平安直接从一条只有樵夫行走的荒芜小路,徒步翻越山岭边境,去找了一个人。 一个能够降服心猿的年轻僧人。 到了那处山崖下,陈平安停下脚步,双手合十,向高处石窟行礼。 年轻僧人从蒲团上起身,似乎并无惊讶,还礼,然后伸出一只手掌,示意陈平安只管沿着峭壁攀援而上。 陈平安这一路行来,即便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