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七十三章 宁姚来见陈平安 (第24/25页)
事必求真”、“宁阙勿书”这些治史原则的条目城,完全不同,鸿毛城恰如其名,记录了不计其数的琐碎事,有大有小,但因为都是些渡船之外、神仙难翻的老黄历了,所以轻如鸿毛,无足轻重,城内档案堆积如山岳,记录着山上山下,庙堂官场,江湖市井,记载了无数的事情,有些事,既有起因,也有结果,但是鸿毛城从不去管这个结果的真假,从不刻意探究什么真相。比如类似一份官府衙门的批文,地方宗祠乡贤的一句盖棺定论,某位江湖名宿为了摆平纠纷的一句公道话,都会记录在册。而有些事,无论大小,因为在浩然天下本就没有结果,所以只在条目末尾,写下“无果”二字。 中年文士说道:“忙你的去。” 邵宝卷毕恭毕敬,与这位船主作揖告辞。 那个坐在蒲团上的僧人,终于睁开眼。 中年文士笑道:“你觉得陈平安是否有所察觉?” 僧人重新开始打盹。 中年文士双手十指交错,大拇指轻轻互敲,缓缓道:“北俱芦洲,割鹿山刺客,靠着左手逃过一劫,至今记忆犹新。开山大弟子的提醒,山水囚牢,文字的倒影,还清楚了夜航船这个名字,因果线,东海观道观的脉络,成长道路上,开始愈发坚信每一个学问、每一个道理都是有力量的,却同时又是一种负担。好像确实是有点麻烦了。一个年轻人,就这么难对付吗?”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法度规范,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土习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世之道。 他想起一些陈年往事。 渡船历史上的贵客当中,有当年还尚未飞升去往青冥天下的陆沉,以及陆沉身边那个化名叫顾清崧的撑船舟子仙槎。 还有曾经的浩然贾生,以后的文海周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