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六章 大鱼如龙 (第13/26页)
山神、河神管辖,升迁贬谪仍然是在此道路,但是郡县城隍庙和文武庙,都具有监察之权,反之,山水神灵,对于各级城隍爷,亦有如此。 姜尚真笑道:“这个柳老尚书,只可惜不是修道之人。” 崔东山无奈道:“他甚至与朝廷拒绝了尝试成为神灵一事,说他这种读书人,挨得了骂,独独吃不住疼,什么形销骨立,听着就渗人,与其遭罪一场再烟消云散,还不如眼一闭天一黑,此生就此拉倒。” 为大骊朝廷负责编撰一洲山河“家谱品第”之人,正是大骊陪都礼部尚书,一个垂垂老矣的读书人,柳清风。 传闻这项大骊朝廷开创先河的举措,得到了文庙圣贤的赞许,极有可能在整个浩然天下推广开来,不再按照一洲各国的自行其是,一国君主和礼部衙门,就可以在各自国境内随意抬升、贬谪山水神位。 最关键的,是一位山水神祇的道德功业,会是考评极为关键的条目。而不是只看金身境界,辖境广袤,山头多寡。 简而言之,小山可以高位,大江可以低品。 而且山水品秩,不再是定例,使得各方神灵无法在功劳簿上躺着享福。 姜尚真说道:“可惜了。” 崔东山叹了口气,合上册子,“这个柳先生在走出书斋之后,一辈子都在当官,殚精竭虑,休歇也好。” 姜尚真好奇道:“你之前一直想要与你先生说的那件事?如今还是说不得?” 崔东山摇摇头,“以前是想等等看再说,如今是没必要了。” 姜尚真笑道:“那我可要多喝点小酒,听听看。” 崔东山点点头,“你与先生,是在藕花福地认识的,我先生当时境界不高,在一个四面皆敌的江湖里,你觉得走得如何?” 姜尚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