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一十四章 一张桌子 (第9/29页)
纳兰家族招徕为家族剑师,又过了几年,高野侯就顺势成了纳兰家族的乘龙快婿,娶了一位性情贤淑的同龄女子,她也是一位剑修,只不过女子姿容与练剑资质都很寻常,其实纳兰烧苇起先有意让高野侯迎娶另外一位,但是高野侯没有答应。 飞升城和周边四座藩属城池,都创办了学塾,近期正在准备筹建书院。 孩子们的读书识字,除了避暑行宫当初鼎力推荐的那本《说文解字》,大部分的文字来源,都来自飞升城内散落在大街小巷的石碑,并非是浩然天下通行九洲的那些蒙学书籍。 那些曾经谁都不当回事的古老石碑,如今都被一一搜集、搬迁到了几处学塾里边,就像出现了一座座小碑林。 碑文勒石记事,大多字迹浸剥,依稀可辩,或行或楷,文字皆筋骨强健,道劲可观,与后世的馆阁体,是截然不同的风格。 寥落几片石,古字满幽苔。若非逢闲客,何人肯读来。 学塾蒙童除了跟着夫子们认识文字,还有术算和地理两科,孩子们都是要学要考的,后者由避暑行宫和刑官一脉合力编订成册,介绍五彩天下的山川河流、各地物产。 至于那本《说文解字》,编撰者是那位被浩然天下誉为“召陵字圣”的许夫子。 此外三教典籍,避暑行宫的挑选,显得极为慎重,比如儒家书籍,就只有一本《礼记》。 以及属于单独摘出的一篇《劝学》,并没有因为老秀才是隐官的先生,避暑行宫就大肆推广文圣一脉的典籍学问。 道家是一本《黄庭经》,佛家则是那本《楞严经》。 其实归根结底,所有学塾就只有一个宗旨,保证飞升城的孩子们,都能够识文断字。 不用什么都知道,但是不能什么都不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