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换明_第四百九十章 战后布置,一年平辽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章 战后布置,一年平辽 (第6/7页)

惠的政策,返乡重建家园的,将是绝大多数百姓的选择。”….郭大靖缓缓地解释着:“刘兄现在看到朝廷在全力支持,三年平辽之期也刚刚开始。可也知道关内民乱四起,朝廷也是在苦苦支撑。”

    “与建虏的作战,只要稳扎稳打,胜算已经很大。但这是在没有后方掣肘的情况下,如果再面临数年前的内外交困,就算能渡过,恐怕也会给建虏喘息之机。”

    郭大靖虽然已经全力筹谋,使东江镇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但缺乏了朝廷的支持,依然是很大的阻力和损失。

    更重要的是,郭大靖着眼的是天下,已经不限于辽东一隅,而刘兴祚却只看到了东江镇。

    要把辽东建成既稳固又强大的基地,最主要的便是人口。而吸引大量移民前来辽东,最重要的因素便是安定的环境。

    所以,建虏必须要灭亡,且是越快越好,趁着不靠谱的崇祯还没改变主意,趁着连番大胜营造出的对东江镇最有利的政治环境。

    刘兴祚等将领有这样的思想,郭大靖并不太在意。关键是毛文龙,最终也被他说服,不去做李成梁第二,做养寇自重的蠢事。

    郭大靖的分析利弊是一方面,见证了建虏从恭顺到崛起,亲族被杀戮一空的仇恨,也是毛文龙决心全力灭虏的关键因素。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毛文龙对数年前东江镇被封锁压制还心存余悸,也看透了皇帝的脾气禀性。

    迟恐生变,毛文龙相信崇祯就是最大的变数。与其无法预测皇帝何时会不耐烦,催逼进攻,不如在己军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后,择机发动决战。

    至于兔死狗烹的担心,毛文龙已经想好了后路,郭大靖也为此做了准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