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493章 真香 (第2/6页)
大家跟叶华没法相比,毕竟他所处的时代,经济高度发达,信息有格外丰富,随便揪出个人,扔到古代,就能侃侃而谈,头头是道……自从汉武帝以来,铸币就是朝廷的特权,代表着一国的信用,等闲马虎不得,比如汉代的五铢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一般情况下,初期铸币都是足两足值,成色最好,交易起来,非常方便,不用担心。 可随着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大增,加之中原自古以来,就缺少贵金属,这时候负责铸币的朝廷,就会动些歪脑筋。 比如在铜钱里混入铅,或者干脆在用料上打折,铸造又小又差的钱,以次充好……货币和财政,都是朝廷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二者有着很明显的区别。 财政手段,通常表现为增加税收数额和种类,一句话,直接从兜里掏钱——恰恰人们最反感这种做法,每当要增加苛捐杂税,就会与人出来为民请命,地方上也反对声一片,甚至会激起民变,不可收拾。比如加征三饷,就断送了大明江山,这样的教训并不少见。 相比之下,货币手段就隐蔽多了,动静也没有那么大。 只是在钱上面下功夫,铸劣币,即便老百姓知道了,也只是骂骂而已,没有别的办法。 所以在货币上打主意最容易,古今通用,哪个国家也不例外……在金属本位的时候,还会有所收敛制约,等到了纸币的时代,那就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想怎么印就怎么印,魏玛政权的马克,某公的金圆券,还有津巴布韦的数不清多少零的纸币,都是其中的杰作。 就连千古第一贤相诸葛亮都不例外,刘备占领巴蜀两川之后,就发行著名的太平百钱,用一文多的大钱充当一百文使用,狠狠盘剥蜀国百姓,靠着这个,才能六出祁山,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