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8章 咱们不谈判,谈生意 (第4/6页)
之后名副其实的产棉大省。这充分说明,在山东种植棉花,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的。 其实,在大明朝,山东的棉花产量,一直在全国名列前茅。成化年间,单独兖州府一地,就有棉田五万多亩。当时每亩稻田产量大约一石(相当于188.8斤),每亩棉田产净花21斤左右。当时稻米一石大约0.8两银子,棉花1斤大约0.2两银子,21斤棉花就是4两银子左右。 从经济价值角度来说,1亩棉田相当于5亩稻田。这极大的刺激了棉花生产。万历六年,山东运往京库、边库的棉布达60万匹,棉花达39万斤。向辽东地区输送的棉布,绝大部分都是来自山东。只是由于近些年来,山东战乱不断,一会儿闻香教,一会儿孔有德,才会导致棉花产量急促萎缩,昔日的辉煌不再。 随着山西农民起义军的不断壮大,大明朝被波及的省份,将会越来越多。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都是只懂得破坏,不懂得生产的人物。他们的军队所过之处,只会将更多的棉花产地、粮食产地摧毁,导致棉花、粮食价格不断的上涨,最终达到一个令人咂舌的高度。 张准想要在这场逐鹿中原的浪潮中,站稳脚跟,不被别人打倒,就要未雨绸缪,自力更生。粮食是要种的,棉花同样是要种的。有吃的,有穿的,才能保证人心的稳定。在这样的乱世,没有什么比有吃有穿更加重要了。 当然,跟刘一平提一下,只是他一时间心血来潮罢了。对于和王世新的谈判,张准是一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