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8章 三个大礼包 (第5/7页)
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从这段文献可以看出,“炸炮”不仅是最早的压发地雷,还与今天的“连环雷”相似,“地雷”一词也由此而出。可惜,这种压发式地雷的制造技术,已经失传了,一般的工匠根本不懂得如何制造。周石文和罗大山自然不懂。 到明朝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地雷,当敌人踏动机索时,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枚非人工引爆的触发式地雷。 在明代文献中,已有多种地雷的详细记载,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地雷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欧洲在15世纪末的要塞防御战中才开始出现地雷。 然而,张准和工匠们研讨过以后,遗憾的发现,工匠们对于触发式地雷的制造工艺,都是一窍不通。如果张准要制造地雷,只能制造导火索式。就是说,将地雷埋好,然后将导火索拉出来,要引爆的时候,再点燃导火索。爆炸原理,其实和炸药包是一个模式。 因为时间紧急,张准也没有办法和工匠们仔细的反复试验触发式地雷的制造,只能使用这种引燃式地雷。这种地雷的制造工艺,那就简单了。没有铁制的外壳,没关系。最大的水缸,见过吗?就是那种装水的大水缸,可以装十几桶水的。 在水缸里面装满黑色火药,黑色火药的四周,装满各种各样的砖头、碎石、瓦片、铁钉之类的,增强杀伤力,然后用盖子盖好,将导火索拉出来,然后深深的埋在地下。这,就是一个超大型号的地雷。 这样的满满一缸黑色火药,足足四五十斤,如果还加入一点氧化铜的话,炸出一个半径五丈(约15米)的大坑,那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