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1章 造船!开始! (第2/7页)
。 张准本人,也在鹧鸪湾,和薛知蝶一起研讨战船的问题。 造船,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多。有很多原则性的问题,要在正式开工之前,就全部确定下来。否则,以后是没有修改的机会的。张准需要确定的事情,有好几个。 第一个,要确定战船的大小。 大明朝最常用的两种船,一种是福船,一种是宝船。宝船的资料,已经失散,无法建造。现在能造的,只有福船。福船按照大小不同,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四号福船最小,大概是一百料。三号福船稍大,大概是二百料。二号福船更大,大概是三百料。一号福船是最大的,大概是五百料。 【作者注:“料”是中国古代的造船单位,有的说是指使用木料的多少,有的说是指容积的多少,各有各的说法,我也不知道到底是哪一种。西方和后世的船只,采用的是排水量的说法,一般用“吨”来表示。料和吨的转换,很是复杂,说法不一。大家看我的书,请按照1料=排水量1吨来理解吧。五百料就是排水量500吨左右。在古代,排水量500吨的船只,算是比较大的了。】 沈凌菲船队拥有的三艘船,就是二百料的三号福船,排水量大约是200吨左右,载重量大约是100吨(约1000石)。三艘船满载,也不过是运输三千石(约60万斤)的粮食。这样的运输能力,并不是很强。元代时候的船队,基本上每艘船,载货量都在三千石以上。自从禁海政策实施以后,大明朝的造船技术,是严重萎缩了。 福船本身其实是设计来当做商船使用的。战船只是副业。如果要当做专业战船使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