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_第339章 将史可法变成太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9章 将史可法变成太监! (第2/7页)

只好屈服,张准问什么,他都老老实实的回答。

    原来,史可法这次到南京来,乃是为了两淮的盐税而来。他是户部的郎中,专门负责管理盐税。随着大明朝财政的逐渐枯竭,两淮的盐税已经成为朝廷最大的财政来源。户部太仓银主要是依靠两淮盐检司缴纳的。如果这些银子不能及时的送到京城,朝廷就要更加的捉襟见肘,度日如年。

    天启年间,两淮每年的盐税,大约一百六十万两银子。魏忠贤主政的时候,两淮的盐税,曾经一度上升到两百万两银子。但是到了崇祯年间,就缩减到了不足一百一十万两,而且还有继续减少的趋势。崇祯六年,两淮的盐税,只有不足九十万两。但是,有关的数据显示,两淮每年输出的盐引数目,并没有减少。很显然,这是有人在搞手脚,暗中截流,中饱私囊。崇祯皇帝当然不干了,于是下令内阁和户部严查。结果,内阁和户部根本没有怎么考虑,就将这个差事,交给了不太合群的史可法。

    谁都知道,盐税这一块,是最难管理的。两淮的盐税,牵扯到的方方面面更多。这里的关系,实在是错综复杂。几个大盐商的后面,都是强大的靠山。甚至,皇亲国戚里面,也有人走私淮盐的。内阁和户部尚书对此是一清二楚,他们可不敢得罪那些大人物。万一弄不好,乌纱帽掉了没关系,要是脑袋掉了,那就悲剧了。

    在几位大臣看来,崇祯皇帝是言而无信的典型,常常是一会儿这样说,一会儿那样说。什么金口玉言,和崇祯根本不搭边。只要是惹出了麻烦,都是臣子的错,皇帝大人是肯定没错的。崇祯现在要查盐税的问题,信誓旦旦的表示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但是,万一追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