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919章 策论与贤后 (第3/8页)
同的款式。 而送给吴国的八牛犁,则是最初的全铁版本。 魏吴两国,一没有冯永这种非常重视改进生产工具的人物。 二,就算是有,也没有冯永这种影响力。 所以这就注定了两国会用这种傻大粗版本很长一段时间。 此时它们恐怕还在为打造八牛犁的铁料而发愁。 因为若是为了打造八牛犁而占用太多铁料,那么兵器不足了怎么办? 所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生怕对手超过自己,连好东西都不敢拿出来用,那叫胆怯无知。 从大汉拿走几样先进技术,却没有支持技术继续发展的社会基础,根本改变不了大局。 八牛犁这玩意,一是需要大量的铁器,二是需要大量的耕牛。 冯刺史从一开始就建立牧场,然后又想尽办法改进冶炼方式。 同时年复一年,投入海量的钱粮,建立起基础教育,提高生产力,提高劳动力的素质。 这才打下了支撑起这种发展能一直持续下去的基础。 还是那句话,仅靠一个人或者一批人,就算是全身是铁,能打几根钉? 不想人亡政息,就要发展出能把政策持续下去的社会趋势和社会阶层。 而这一切,又需要足够强大的财政支持。 大汉官府可以作担保,让牧场把大量耕牛转借给百姓。 魏国和吴国,他们哪个能做到这一点? 不是冯永看不起他们,两国恐怕连官府屯田的牛够不够拉八牛犁还是个问题。 听到冯永的解释,张星彩顿时大喜道: “原来明文对此早有布局,果真是深谋远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