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836节 (第6/7页)
说乡户的青黄不接,他们认为官府和乡绅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跟他们没啥关系,他们之前参与那个约定,也只是为了对方青苗法,可不是悔悟,乡绅也是利用这一点,去团结他们,所以他们现在反悔,乡绅也没有办法。 这令许多乡绅的威望是备受打击,而官府赶紧借机收拢民心,扭转青苗法在百姓心中的负面印象,之前在那些乡绅地宣传下,很多百姓对青苗法都是非常害怕的。 这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有民意基础,那就好办多了。 历史上王安石的失败,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不具备民意基础,舆论都被乡绅控制着。 而蔡延庆和元绛对此已经准备很久,只是说等着韩绛来拍板,但其实韩绛来此的主要目的是视察军政,裁军之后,西线的布局,这可是皇帝和王安石最为关心的。 至于财政方面,韩绛就只是一个吉祥物,鼓舞一下士气,真正办事的还是元绛。 不得不说,这个策略是非常成功。 要知道上半年,官府仿佛都已经是奄奄一息,毫无生气,就是眼巴巴地看着公检法肆意扩张,接管一切。 但其实基于制度,公检法不可能接管一切,行政和司法是完全分开的。 大权还是在他们手里,只是他们老是想借用自己的权力去干掉公检法,结果又干不掉,他们就认为是自己大权旁落。 但随着韩绛的到来,告诉他们规则和玩法,这官府又重拾信心,迸发出生机来。 没过几日,青苗法就正式在河中府全面展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