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797节 (第4/7页)
些利息?” “你小子这些年毫无长进啊!你想想看,解盐的产量是有定数的,每年就只产那么多,如今这一百万贯全都是三年到期,而购买盐债的人,不是一定就是盐商,到时候一百万贯盐是锁在盐债里面的,这盐价必然上涨,那么盐债自然也会跟上涨,到时咱们直接出售盐债就能赚一笔,再说这期间还有利息,这利润可是要高不少啊!” “原来如此,难怪方才那些人,都是要求到期,以盐偿还,没有人要求偿还钱币。” “你小子现在才想明白啊!” 敢来河中府做买卖的商人,都是具有一定冒险精神的,在这里要面对的困难,远比京城多得多,同时他们中也充满着投机倒把主义。 当时官府发放盐钞才多久,就有人专门贩卖盐钞赚钱。 这些钞商、盐商,早就瞄上这盐债,他们都认为买三年后的盐,比买当下的盐,要更加赚钱。 原因很简单,你现在买盐,你不知道朝廷有多少盐,又卖了多少盐,但是三年后的盐,你能清楚的知道,有一百万贯盐已经卖出去,而盐的产量是不变的。 三年后的盐必然是会涨价,也具有更多的cao作空间。 因为他们有三年的工夫,去cao作三年后的盐,将这价格给炒上去,再加上每年还有利息,只要官府不赖账,这一笔买卖的利润更大。 他们之前一直没有来买,就是在计算这其中的风险。 然而,随着检察院的介入,这其中的风险是大大降低,因为商人更加信任公检法。 当然,最最最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因为官府垄断着盐,商人到底也只能向官府购买,除非你不做这买卖,否则的话,这风险是必然要承担的。 然而,盐债的发售,也带动另一个行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