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北宋大法官 第822节 (第3/6页)
瓶子是透明的好,还是不透明的好?” 这个问题,又把大家给问懵了过去。 吕公孺、范镇他们也是面面相觑。 透明是什么,不透明又是什么。 你到底在问什么? 四小金刚虽然也有些不能理解,但他们都已经习惯了。 张斐等得片刻,又看向后面的士大夫,见他们也是一头雾水,他沉吟少许,又问道:“如果这个瓶子不透明,只有装水的人知道,这是什么律法思想。” 蔡卞突然眼中一亮,道:“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不错!” 张斐欣慰地点点头,又问道:“那你们现在认为,是透明好,还是不透明好?” “当然透明好。” 上官均突然道。 张斐问道:“为什么?” 上官均道:“其实在春秋之时,子产《铸刑书》就已经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主张,之后代代有成文法书,并且更加详细,自然是透明的好,否则的话,也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叶祖恰却质疑道:“此言差矣,虽有成文法书,但其中诸多条例是模糊不清的,如律例中的‘谓律令无条,理不可为者’,是既没有明确犯罪行为,又未明确惩罚。这不还是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张斐又看向叶祖恰,“叶祖恰,那你怎么看这个透明问题?” 叶祖恰道:“我认为这个主张并没有错,而在唐律中对此也有详细的解释,触类弘多,金科玉条,包罗难尽。若无此条律例,很多不当行为就不能判对方有罪,比如说那些泼皮无赖,去刁难店家,他一不打人,二不偷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