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四六 城外萧萧北风起(四) (第1/5页)
大明的规矩是流官。 官员不能在自己家乡任职,吏员不会离开自己的乡土。这原本是为了防止出现汉末那般的地方豪强,一手遮天,鱼rou乡里,结果却铸就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吏政治。 到了任上,接了印信,县官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翻出本地档案,或是先清算粮税,或是先清理狱政,而这些都掌握在各房吏员手中。若是吏员不配合,这位新官只能查到上一次朝廷普查时候建立的鱼鳞黄册。就崇祯十六年的县官来说,他们可以依赖的最新文档就是万历八年到十年间,张居正丈量天下田亩的记录。 外来的县官往往是三甲同进士出身的读书人,这些人常年苦读,又大多是士绅人家出身,对庶务可说是毫无概念。而吏员却是代代家传,手中的私册远比官册更加清晰准确,这直接帮助他们能够完成各项税赋任务。离开了他们,官员的政绩就完全没有着落,甚至连考评合格都成问题。故而县官往往追求平安无事,与这些吏员和平共处。 只等任期满了之后,拿上万民伞,高高兴兴升迁别处当官。 因为知府也是县官升迁上来的,所以对于下面情弊了如指掌,并不会催得太紧。原来洛阳府就是如此,没想到撞到了太子手里,更没想到太子竟然会因为“懒怠”就请出尚方宝剑将一个四品官下狱勘察。 一时间,整个洛阳府人人自危,就如刺猬一样抱成一团,将刺指向外来的东宫一系。 张诗奇带着他的十余个属下来到洛阳府衙大堂,迎接他的就是这些隐藏在谄媚之下的警惕和排斥。 “本府蒙皇太子殿下错爱,署里府务,还要诸位先生多多扶持。”张诗奇召集六房吏员,汇聚大堂,将自己从汝阳带来的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