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_七二三 吴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七二三 吴家 (第2/5页)

都陪着吃了饭,但是没得父亲允许。谁都不敢说话。席间朱慈烺与吴甡也只是谈些风月,基本没有多说什么。这三人放着胆子猜,也就是亲王、郡王之类。因为如果是朝中大臣的子侄,他们肯定是见过的。

    “他便是今上。”吴甡叹了口气,沉声公布答案。

    这的确令人失望。长子已经三十过半了,最小的儿子也将近而立,观人望气之术却如此不堪。想来国朝三百年,宰执之家难出宰执。难道是因为公心?实在是家中犬子不堪造就,只能提拔学生,将师徒变为父子。

    吴家几个儿子听了却是惊愕非常。原来圣天子出行竟然可以不带侍卫,不备车马!惊愕之余,他们又都颇为庆幸,从席间气氛来看,父亲果然圣眷正隆。不愧外面相传的“文王遇子牙”。

    “平日让你们好好读书,你们总是不肯。”吴甡颇有些痛心疾首。

    三个儿子颇有些不解,为何父亲突然说起这话。自己虽然没能高中进士,但那也是因为时运,何况如今朝中并不重要进士,反倒更重用新学出身之人。

    天下有哪个父亲不希望儿子位极人臣,如两汉门阀之家,世世代代与国同休?

    实在是人与人的资质实在相差太大了。

    吴甡作为崇祯朝最后一位能够统领群僚,不惧党争,对抗首辅的文官领袖。难道靠的是自身道德修养?

    当然不是。

    从汉朝以降。便有一门官场学问,纵横捭阖,观人望气,阴谋进退。这学问是师徒难授。父子不传,纯靠个人悟性。直到晚清之世。天下动荡,才有人将之泄露出来,所谓“帝王之术”,再后来才有厚黑学这门学问。

    吴甡重视儿子们读《左传》,精《战国》,治《大学》,就是有心将儿子往这方面引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