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31【中国工人】 (第2/4页)
交织起来非常复杂。最重要的是,如何让人造地球卫星具备足够的初速度,以现在的科学手段很难达成。” 如今的周培源,已经在进行量子力学的研究了。再过几年,他还会到美国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院从事理论物理研究,并参加爱因斯坦亲自领导的广义相对论讨论班,从事相对论引力论和宇宙论的研究。 直至抗战爆发,周培源秉承科学救国的志向,毅然把研究方向转为流体力学——这倒是跟火箭和人造卫星有关联。 周培源对《泰坦尼克号》里的人造卫星很感兴趣,可惜这里一堆文科生、工科生,没法跟他深入讨论理科话题。 徐志摩他们这边还在谈文学,政治话题圈子那边已经讨论完宁粤之争,陈岱荪突然问:“听说孟和兄最近准备去欧洲?” “下个月就动身,”陶孟和笑道,“荷兰海牙召开世界社会经济会议,邀请我前去参加。” 陈岱荪自己就是经济学家,他有些羡慕地说:“还是孟和兄有影响力啊,世界社会经济会议都主动邀请你。是不是又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了?” 陶孟和说道:“刚刚完成一个调查报告,研究对象是中国的工业和工人。” “哦,孟和兄快说说。”陈岱荪对此很感兴趣。 陶孟和讲述道:“中国的工业发展非常畸形,工人大都集中在以纺织为主的轻工业工厂,其次是矿山和铁路。资本家为了攫取利益,大量雇佣薪资相对较低的女工和童工,这种现象在外资公司里面尤为常见。女工数量增加得特别快,十年前女工只占全国工人数量的三分之一,这个数据到现在已经变成了45.7%。童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