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325【哥大邀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25【哥大邀请】 (第2/5页)

授。

    张彭春笑道:“周先生,哥伦比亚大学非常有诚意,只要你担任哥大荣誉教授,他们愿意和中国的大学展开合作。至于哪所大学,由你来指定,每年有两个全额奖学金的留学名额。”

    “有这种好事?”周赫煊顿时来了兴趣。

    1929年,属于中国学生赴欧美留学潮的最后一年,此后欧美留学生人数急剧下滑。

    主演原因有两个:一是南京国民政府,控制并提高了留学申请资格;二是留学庚款用尽,普通家庭出身的学子难以承担巨额留洋费用。

    所以在1930年以后,中国学生很少有留欧、留美的,大部分选择更加便宜便利的日本。

    一分钱,一分货,30年代后的留学生里,很少有大师出现。

    像两弹元勋钱学森先生,他属于运气好。30年代中期,南京政府突然重启公派留学计划,钱学森正好碰上这个机会,成功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但这个公费留美计划,仅仅实施了三年,就再度被南京政府作废。

    如果能帮中国多培养出几个科学家,周赫煊是很愿意接受哥伦比亚大学聘任的。甚至,周赫煊脑子里突然产生个想法,他现在有钱了,完全可以拿出一部分,设立“私人留学基金”,每年资助十个、或二十个优秀学生留洋。

    周赫煊收好邀请函,笑着说:“这个聘书我接了。”

    张彭春又指着哪封电报说:“电报是从法国发来的,直接发到了中国驻美公使馆。当时你在纽约,使馆派人送电报过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