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349【留学基金】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349【留学基金】 (第1/4页)

    3月中旬,北方各大报纸,连篇累牍的报道爱因斯坦担任北研院荣誉会员的消息。人们为此欢欣鼓舞,似乎有了爱因斯坦加入,中国的科研事业就要起飞一样。

    事实上呢?

    整个物理研究所,也就几间简陋平房而已,连一些基础科研设备都不完善。

    李石曾毕竟只是个文人,他牵头创立北平研究院,并设立各大研究所,只能负责大方向,具体的工作必须专业人才来完成。

    爱因斯坦在接受北研院聘任后,又跑去天津南开大学停留一天,随即乘船南下前往天津。

    柯布西耶则去了山东,他要实地考察援法华工的家乡,从劳动工具到衣食住行,甚至连山东人的面貌特征都要观察,这些都是在为创作华工雕塑做准备。

    周赫煊的大舅子张远东,也已经乘船北上。他是柯布西耶的中国助手,二人约好在青岛汇合。

    这些周赫煊都没有去掺和,他留在北平跟十所国立大学(包括清华)的校长,商量创建留洋基金的事情。

    初步计划如下,周赫煊每年捐资5万银元,资助10位(北方地区)优秀学生赴欧美留学。另外再拿出1万银元,资助30位(北方地区)优秀学生留洋勤工俭学,通过五洲洪门和李石曾的关系,帮留学生在英法美等国找工作。

    清华的留洋预备班,由于美国留学庚款用尽而作废。现在重新启用,专门为周赫煊的留洋基金提供帮助,外语不合格的留学生必须提前读预备班。

    同样的,周赫煊在南方地区也每年捐6万大洋,资助40位优秀学生留学欧美。其中10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