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389【贪官污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89【贪官污吏】 (第3/4页)

做主,每年拨2万元作为小学补助经费。”

    两万元摊到整个天津市,有屁用啊!

    张伯苓有些失望,但还是笑道:“难得臧市长重视教育,我也代表天津的学子敬市长一杯。”

    “好说,好说。”臧启芳举起杯子又是一口闷。

    周赫煊说:“希望教育基金会的善款,只能勉强维持现有的希望小学,实在没有能力继续扩大规模,恐怕要让臧市长失望了。”

    如今希望小学主要分布在天津和北平,另外两市周边的河北省内,也兴建有一些,总共加起来有98所之多。目前在读学生1万多名,学校老师有300多个,每年给老师发工资就要10万元,再加上购置教学物资,以及提供免费午餐等支出,一年的总花费超过15万元。

    说实话,善款早就不够用了。

    文绣经常上街宣传呼吁募捐,周赫煊也偶尔找北平、天津的富商们化缘,但每年的善款还是筹不足5万,剩下的全靠周赫煊自己捐赠。

    “唉,没钱万事难啊。”臧启芳无奈叹息。

    周赫煊开玩笑道:“天津市长都哭穷,你让其他地方的民政官情何以堪。”

    “哈哈哈哈。”张伯苓大笑不止。

    这真是个笑话,因为此时的天津特别牛逼。

    天津是民国年间第二大工业城市,仅次于上海,也是北方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可以说富得流油。

    可惜天津最重要的盐税,根本不走地方财政,直接上交长芦盐署,由中央统一收去了。外加阎锡山战败时,上任市长把钱花得差不多,臧启芳这个新市长才变得无钱可用。

    一顿酒喝完,等张伯苓离开以后,周赫煊才贼兮兮的对臧启芳说:“臧市长,我倒有个赚钱的法子。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