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25节 (第8/11页)
这三个鸡蛋是他们家赔给自己的。还有同村张家儿媳妇下个月大概率要生孩子,自家还得送篮子鸡蛋“下汤”。 秦以川最初没明白“下汤”是什么意思,百度了一下发现是一种探望产妇的送礼行为,属于北方的一种方言。 记录的内容琐碎详细,看语气和内容,写日记的这个大概是马家管家的女人,年纪大概是邱家凤老太太的儿媳妇或者孙媳妇之类的,不会太年轻。只是根据卷宗中的记录,邱家凤的孙子没有娶媳妇,而她的两个儿媳,一个只有小学三年级的文化,另一个则连自己的名字都不太会写。他们的文化程度,不应该能写出这种程度的日记。 除了这两个儿媳,马家一家人,同年龄的女眷,就只有邱家凤的两个女儿了。 可是,正常情况下,女儿会写出这样的文字吗? 秦以川觉得不太对。 这页之后,这种直接表达情感的语句就逐渐多起来,先是发牢sao一样,说邱家凤这老太太脑子不好,还迷信,家里也没人管管;说马家的几个儿子都是一丘之貉,都不是好东西,但具体是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说他们不是好东西,日记里没有明说。 再往后几页,日记里说马家的这几个孙子都被养成了废物,十八九岁的人了,连字都不会写,每天除了吃饭干活就是睡觉,和木头人一样,连点感情都没有。 下一页,则难得用了三行多的文字,描述了一个叫马春平的人梦游的事情,马春平是马家的三女儿,她睡觉睡到一半,突然就闭着眼睛爬起来,跪到中间的厨房里,对着邱家凤和马珅住的屋子一个劲儿磕头,嘴里念念有词,可说的是什么,谁也听不清。谁叫她都叫不醒,凉水泼在脸上都没用。最后邱家凤被惊动,没出屋,只隔着门冷冰冰地说让她回去,她就真回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