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开局走后门,我成了暗侍卫_第62章 又得宝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2章 又得宝物 (第2/4页)



    范大福打开小盒子,里面真的有传国玉玺。

    他拿起了传国玉玺一看,传国玉玺其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正面刻有李斯所书"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以作为"皇权天授、正统合法"之信物。

    传国玉玺:简称"传国玺",是秦代丞相李斯奉始皇帝之命,用蓝田玉镌刻而成,为历代正统皇帝的证凭。

    秦之后,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

    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

    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秦王政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得和氏璧。

    后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命李斯用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

    这一玉玺,是历代正统皇帝的信物。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含义是:既然我顺受天命,当了皇帝;就应该使黎民长寿、国运永久昌盛。

    据传,秦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

    八年后,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

    秦子婴元年(公元前207)冬,沛公刘邦军灞上,婴跪捧玉玺献于咸阳道左,秦亡。

    及高祖诛项籍,即天子位,因御服其玺,世世传受,号曰汉传国玺。?但是《应氏汉官》、《皇甫世纪》记载"汉传国玉玺"字迹为"受命于天,既寿且康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