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62 刘瑾伏诛 (第2/19页)
做些事,后来发现刘瑾挪用公银谋一已之私,予以告发。这样一来不但无罪反而有功。不料卢士杰隐忍许久的狂性又陡然爆发出来,这位狷狂书生好名远甚于好利,宁可一同入狱,也不愿意背负出卖旧主之名,虽然他原本就是受杨凌所托潜入刘家,可这偏偏是不能出口的。 戴义怎肯抓他,卢士杰于是提着个酒葫芦跑到东厂大堂,往公案上盘膝一坐。边饮边骂,不抓他绝不走人。历来被人畏若炼狱的东厂竟成了天桥闹市,戴义哭笑不得,好言好语就是劝不走他,无奈之下只好如其所愿。把他送进大狱先安顿下来,然后跑去请示杨凌。 杨凌听了也是啼笑皆非,百忙之中专门赶进狱里规劝,卢士杰坦然自若。对杨凌笑言道:“国公不必劝我,能杀刘贼,卢某一命何惜?若如此出狱,未免为人诟病,卢某便以一命偿之,又有何妨?” 杨凌碰上这么一头倔驴也是毫无办法,戴义眼珠一转,对他耳语一番。杨凌这才颔首而去。被抓进狱的刘宇、曹元等人自知投错了主子,这条命算是完了,在狱中只是闭目等死,别不多言。倒是张彩、张文冕不肯某休。 他们两个比别人聪明,聪明的人总是不甘心坐以待毙的。张彩在狱中连夜写就一篇锦绣文章,大谈自已曾如何规劝刘瑾不要纳贿,不要苛待百官,乃是一个大大的忠臣。他地文才极为出众。把不得不屈服于权阉,为了朝廷、为了江山社稷委曲求全的尴尬情形描述的活灵活现。 其实这位可怜的吏部尚书还不知道皇帝突然翻脸的真正原因。如果知道皇帝是因为刘瑾谋反,估计他也不费这事了。正因为他一直以为皇帝是为了刘瑾贪墨的事大发雷霆,所以就在这件事上大作文章,表白自已的无辜和无奈。 他这么做,生的希望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