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_0127章 姑苏城外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127章 姑苏城外 (第7/11页)

教的经典书籍,需求极旺。如果卖给他们,咱们可是能赚取十倍利润啊”。

    杨凌虽知通商必定有利可图,可是也没想到这些不起眼的东西拿到东瀛去竟有这等赚头,如果把这些日用品大量销往东瀛,那东瀛的银子还不流水一般流向大明?杨凌可没忘了后世充斥中国市场的东瀛车和东瀛电器。敢情历史上也有他们疯狂追求中国货的时候呀,这机会怎么能错过?

    杨凌半是惊讶半是兴奋地道:“竟有这么大利润么?吴先生你说详细一些”。

    吴济渊瞧他喜形于色,胆气更壮了些,他想了想道:“大人不要以为草民是信口胡言。草民举个例子,咱们地蚕农、丝农、织妇,从养蚕、成蚕到抽丝要忙碌一年,最后产出生丝,一斤只能卖出五六分银子,扣去本钱和赋税,勉强能糊口而已。

    可是把生丝运去东瀛,就能卖五六两银子。整整十倍的差价呀!在咱们这儿就是一根针,拿到他们那地方都能卖七分银子,这可是一本万利呀。当然,他们那儿也有好东西是我们需要地,比如铜、硫磺、苏木等等,我们买进来加工制作一番,再卖回给他们,又是一笔赚头”。

    吴济渊到底是商人。说着说着胆怯之意尽去。不觉眉飞色舞起来,杨凌怎么听都象是后世某段时间中日两国经济状况的翻版。只不过是把供求双方倒了个个儿,他不禁失笑道:“东瀛人可不蠢,那些大名、将军这么急着和我们做买卖,不会是因为百姓需要才这般上心吧?”

    吴济渊呵呵笑道:“那是自然,他们的屏风、扇子、盒子、砚盒做工精美,我们这边的富人也是乐于出高价购买的。如果彼此通商,朝廷还可能大量从他们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