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_370 刘六军来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70 刘六军来 (第9/10页)

永远是这些默默耕作、默默奉献的良民百姓。

    杨凌泪光莹然,心中酸楚,开城的命令却始终无法从他地嘴里说出来。他只能咬着牙,硬着心肠,看着百姓哀求再三,最后绝望地离去。他们扶老携幼,脚步迟滞,三步一回头地走着,或许心中还在企盼着城头的守军会突然发善心打开城门。

    如果国富民强,百姓们安居乐业,他们何至于会流离失所、家破人亡?造反,纵然有那样的野心家,又哪里会有群众基础、会有人响应?

    杨凌在心里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努力。尽快地平息这场动荡。在我地手里。在我的有生之年,尽力地去改变产生这种动荡的根源。改变我们的国运,改变那一次次在兵荒马乱中受尽煎熬的百姓地命运!

    从走出杨家坪那个穷山沟起,冥冥中仿佛有一股力量,一步步把他推到了今天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踏上仕途用了两年,接近中枢用了一年,这种速度可谓天之骄子了。

    而他,也没有辜负上苍的厚望,从拟定自已地人生目标开始,就一直在努力,在他力所能及地范围之内,劈开重重阻力,尝试做出地一些改革现在已经在部分地区施行了半年。

    虽然杨凌做地,不是激进的、直接从制度本身做出的改革,可是却是和它声息相关地,他能做到的,也只有这些了。不可能直接对这个庞大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做伤筋动骨的大手术。那样翻天覆地的改革,在非其时、无其势的情况下,就是皇帝也做不到。

    但凡改革而能成功者,没有一个是按着他的设想硬生生铺设一条道路,然后要求天下人按照他的想法去实现他要做地事。这样的人,没有权力他就是空想家,如果有权力,那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