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81 咽喉之地 (第9/13页)
大喜。他现在仍住在豹房内,已经彻底把这里当成了自已的家。 正德帝拿着军情奏报,反复看了几遍,拍案大笑道:“杨卿果然不负朕望,东南半壁魍魉鬼怪一扫而空。好啊!好啊!呵呵,老刘啊,马上以邸报传谕文武百官,让那些嚼舌根子的蠢材也都知道知道”。 “老奴遵旨”。刘瑾皮笑rou不笑地应了一声。 此时侍候在正德身边的,是刘瑾、张永和邱聚三人。刘瑾趁杨凌离京这段时间,已经成功地把自已的权力触手延伸至外廷,把朝中几位柱国老臣被罢免后产生的权力真空全部弥补上了。 外臣中地游离分子纷纷投靠到刘瑾门下,如今刘瑾执掌内廷,外廷中又有几个得力的代言人,其权力炙手可热,放眼满朝文武。除了巡游在外的杨凌,朝中百官无论资历、权力,和在皇上受宠信的程度,再无一人及得上他。 张永、戴义、牟斌等人故意示怯,不敢轻撄其锋的表现,更助长了刘瑾地傲气和骄矜。至于朝中三大学士,焦芳老jianian巨滑,按照与杨凌的定计。他现在对刘瑾唯唯喏喏曲意奉迎。无他,不过是效仿刘瑾置政敌于釜上。架百官为薪火烘之的计策。 只不过杨凌察觉刘瑾此计时,以退为进,自诟自辱,最后推权让利,化解了这一招。而刘瑾呢?他是甘于寂寞还是肯于让权? 其他两位大学士现在在政坛上也不是刘瑾的对手。李东阳滔光隐晦,颇悉与人相处之道。他纵然和刘瑾政见不合,也从不当面拒绝,拂他脸面,而是私下委婉相商。 好在二人所议地大多是国事,李东阳在政治权力上并不是刘瑾的绊脚石,所以刘瑾还挺给他面子,对他的反对意见大多还能接受,所以二人表面上看来相处融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