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93 京中风云 (第7/15页)
他掌握内廷。控制着百官的奏折和皇帝与百官之间的联系。间接等于控制了朝政。 通过张彩控制吏部之后,刘瑾手握天下官员迁降大权。官员的注册、定级、考核、授衔、封赏之事,全在他地掌握之中,谁想升上去,都得求到刘瑾门下,权势更上层楼,这就是刘瑾不惜与李东阳、杨廷和妥协,让出其他几个衙门官职地原因。 元老派地势力是科道。和刘瑾负责捧人恰恰相反,他们是专门负责往下砸人的。他们地势力范围就是六科给事中、都察院、翰林院,也就是法律监察系统和宣传喉舌。 这一派看起来没有实权,手下的官员要么官职极小,甚至才六品七品,要么全是些闲职,平时吟吟诗、作作画,一年也没个人登门拜访,请托办事。 可是你不找他,他可以找你。这些人虽然官不大,但是七品也能弹劾一品,极具政治杀伤力。他们管的是监察百官政绩、巡视郡县清廉、纠正司法冤狱的事,虽然挺讨人嫌,不过也挺让人畏惧地,真要被他们逮着把柄,不死也能把人整脱了皮。 杨凌没有把柄可抓,又深受皇帝宠信,手中大权在握,还是曾经被这些人造出把柄来,弄的狼狈不堪,甚至直到现在在一些地方他的名声还很不好,就是出于这帮人的杰作。 这一派的核心人物马文升、刘大夏、韩文等核心领袖先后离职,现在人才凋零,目前名义上地领袖变成了李东阳、杨廷和以及翰林院、御使台几位元老,但是他们不象杨凌和刘瑾那样令出一门,权力组织就有些松散了。 这一来就给了刘瑾机会,韩文一倒,刘瑾趁机威逼利诱,封官许愿,拉拢了科道中一些见利忘义者为他所用,监察系统和宣传系统分化了,一部分势力归了刘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