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51章 (第2/2页)
的,虽然说抵御了北方的匈奴,但是这对战乱中还没有缓过生机的底层百姓而言,更是加重了他们的负担。】 百姓在天幕的引导下,已经渐渐地接受了长城的修筑,哪怕依旧心有不甘,但想到匈奴的南下,他们别无选择。 但……这会儿天幕又突然说起修筑长城对底层老百姓的残害。 嬴政:?? 百姓:?? 怎么好赖话都是你在说,那这长城到底还要不要修了? 第78章 【“利在千秋”是我们跳出了历史的洪流,站在岁月的至高点才能判断出来的,但这所谓的“利在千秋”,对于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根本无法理解。 大秦中央作出的任何一项决策,都没有告知老百姓,就仅仅是强制的下令,逼迫这些人去实施。 这其实也是封建王朝家天下的弊端,哪像我们现在的年代,国家是公天下,是人民的天下。国家的主体是人民,普通平民有权利知道国家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作出决策的。 说远了,继续说回来,大秦的百姓更关心的是他们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这就是最绝望的事情,百姓无法理解皇帝的下达的政策,自然就会产生抵抗的情绪,消极的情绪便影响了工程的继续。 即便这项工程对于百姓来说,是一道可以帮助他们抵御匈奴的防线,他们也并不知道,他们只看到了繁重的劳役,所以说这项工程在他们眼中便是“罪在当代”,罪在百姓。 傲慢!封建王朝的皇帝都是傲慢的,即便他们有心为民,其最终目的也只是想维护他们的统治罢了。 皇帝想维护自己的统治,那么是有益于百姓的,为什么不低下你傲慢的头颅告诉百姓呢?百姓虽然懂得不多,但传播得当,你这项工程便不会有那么大的阻力了。 百姓又不是完全的傻子,修筑长城不管如何,总归还是保障了百姓的人身安全,说到底,国家政府机关乃至而上的皇帝等,公关不到位!】 咸阳宫。 嬴政绷着脸,眼神意味不明,“家天下,公天下……” 李斯迅速领悟到这两者之间的天差地别,“陛下,大约几千年后的世界便是天幕女子所说的“公天下”,天下是百姓的,而并非一家,并非一人的。” “百姓,百姓又如何做得天下的主人,这不是乱成套了吗?天下如此多的百姓,这些人的诉求总归不同,又如何能使得所有人都满意?公天下,国家如何安稳?国家只能有一个声音!”嬴政皱着没有,很是不理解。 莫说他,李斯、扶苏同样不能理解,大秦疆域的读书人更多的也是不能理解,便是那些喊着“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孟子学说的传人也不能理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