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饮食篇:古人喝酒,为什么那么能喝 (第11/20页)
,用筷子或刀叉作为餐具,是不同文明根据自身情况的自我选择,没有优劣之分。很多国人并不知道,中国人最早用的餐具还真不是筷子,而是刀叉。 筷子最初叫“箸”,现存最早的筷子是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青铜箸。《韩非子》还记载“昔者纣为象箸”,是说纣王用过象牙做的筷子。由此可见,筷子的出现应该是在商朝,距今三千多年。而国人用刀叉的历史却更久远,至少比筷子早一千年。这也不难理解,因为从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类最初的食物并不精细,从茹毛饮血到文明初期的大块rou,显然更适合用刀叉分割食物。 国人最早用的餐具是餐刀,称为“匕”。考古出土的先秦青铜匕,前半部是扁而微凹的,这样既可以当刀用,也可以当勺用。后来又出现了餐叉,在距今四千年的西北齐家文化遗址中,就出土了骨质的餐叉。刀叉并用的情况,在我国一直延续到战国时代。商周时期出现的筷子,主要是上层贵族使用。因为贵族的饮食已经精细化了,制作食物时已经将大块食材分割成小块,这样在食用的时候就不必再用刀叉切割,直接用筷子夹入口中即可。在古代,动手越少越代表尊贵,所以筷子的出现是等级分化和食物制作精细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周朝制定了华夏社会的礼法,外形锋利的刀叉不如筷子文雅,被礼法所抛弃。优雅的筷子成为先进中华文化的代表,被周边国家广泛认可,也从贵族阶层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民众阶层使用的筷子,多是用廉价的竹子或木头制成,所以“箸”字是竹字头。 另外,筷子成为我国的主流餐具,还和我国农耕文明的特质有关。游牧文明以食rou为主,吃rou就离不开刀叉;农耕文明的主食不是rou,而是粮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