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日常生活_第3章 饮食篇:古人喝酒,为什么那么能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章 饮食篇:古人喝酒,为什么那么能喝 (第13/20页)

解为“用锅烧水涮食物吃”的话,那么中国火锅的历史就非常悠久了。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有火锅了,但用的不是锅,而是鼎,准确的叫法应该是“火鼎”。到了汉代,还出现了内部分格子的鼎,样子有点像今天的九宫格火锅。那时候的火锅不是即涮即吃,而是用沸水长时间煮食物,其做法更像今天东北的大锅炖。

    到了宋代,人们开始用火锅涮rou吃了,但涮的不是牛羊rou,而是兔rou。宋人吃火锅的时候,大家围坐在“风炉”(上面架着火锅)四周,将腌制好的兔rou放入沸水中滚熟,夹出后即刻食用。口味重的还可以蘸着调料吃,很有今天吃火锅的味道了。宋朝林洪撰写的饮食书籍《山家清供》里,盛赞这种火锅是“浪涌晴江雪,风翻照晚霞”,意思就是说汤锅沸腾如白雪,兔rou鲜红似晚霞。宋人风雅,给涮兔rou火锅起的名字就叫“拨霞供”,这个名字不但色香味俱全,还很文艺。

    真正奠定今天涮rou火锅基础的是蒙古族人。蒙古族人好吃羊rou,但在外行军打仗时,炖羊rou很麻烦,因此他们就将羊rou薄切,在沸水里涮一下即熟。随着蒙古族人征服中原,这种火锅也传入了内地。热气腾腾的涮rou火锅,在北方更受欢迎,因为它不光好吃,还能取暖。

    到了清朝,因为满族人是从东北来的,所以很爱吃热乎乎的火锅。清朝曾经举办过几次规模宏大的“千叟宴”(皇帝宴请六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聚餐),宴席上就有皇帝喜爱的火锅。乾隆五十年那次千叟宴,火锅更是成了宴席的主角。根据文献《清代宫廷大宴——千叟宴》记载,那次千叟宴共分两个等级的宴席:

    一等宴席每桌摆设火锅两个,煺羊rou片一个,鹿尾烧鹿rou一盘,煺羊rou乌叉一盘,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