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章 生活篇:古人没厕纸,怎么上厕所 (第18/34页)
材料制作蚊香,这很有可能与古代端午采集艾草的习俗有关。 蚊香的制作工艺在清代进一步提高。晚清时,一个来华采集茶种的英国人曾写过一部名为《居住在华人之间》的书,其中就有关于蚊香的记载。这个英国人当时从浙江西部去福建武夷山,途中由于气候炎热潮湿,被蚊子叮得整夜无法合眼。他的随从就购买了一些当地人使用的蚊香,驱杀蚊虫很有效。他把这一信息传回欧洲后,引起了欧洲昆虫学家和化学家的极大兴趣,询问他这种蚊香是由何种物质合成的。后来,他在浙江定海获得了这种蚊香的配方——由松香粉、艾蒿粉、烟叶粉、少量的砒霜和硫黄混合而成。是的,含有砒霜!不知道古人烧这种蚊香会不会中毒。 除了蚊香,古人还用香囊驱蚊。香囊在明清时期很是流行,除了有香水的功效,还有驱蚊的效果,因此也成为古代文人雅士和贵族公子的驱蚊最爱。香囊中含有多味中药,这些中药的味道具有驱蚊的功效,比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这就和今人把“风油精”“花露水”涂在身上的效果一样。 除了驱蚊法,古人还有避蚊法。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把蚊子挡在外面!挡蚊子最常用的工具就是蚊帐了。南朝梁元帝撰写的《金楼子》记载:春秋时期的齐桓公经常在“翠纱之帱”里避蚊。这里的“翠纱之帱”就是今天的蚊帐。唐宋以后蚊帐进一步普及。北宋张耒《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首》诗称:“备饥朝煮饭,驱蚊夜张帱。”可以看出,蚊帐已是当时居家必备之物。蚊帐在我国使用了两千多年,其雄风在当下依旧不减。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莱卡病毒肆虐,而蚊子正是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在其他国家运动员“谈蚊色变”之时,我国运动员拿出了老祖宗的法宝——蚊帐,有效地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